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健康教育 >> 正文

世界地球日,守护“众生的地球”

2023年04月22日 20:23  点击:[]

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专门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众生的地球”(Earth4All)。

一、环境与心理健康

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曾这样写道:

在不知名的良木之下

我仿佛置身于一股芬芳中

试想你正在森林里漫步

踩着泥土和树叶

感受枯枝在脚下断裂

你听到鸟儿在歌唱

抬起头,透过茂密的树叶

看见斑驳的日光照进来

投射到你前进的小路上

这时候,深吸一口气

你会闻到森林特有的气息

青苔、草汁、泥土和木头

通通吸进身体

当我们与自然接触时,会减弱前额叶及交感神经活动的减弱,增强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从而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愉悦、放松和平静。

是否曾在闻到某种气味的一瞬间,你被带回到从前的某个场景中?这在环境心理学里被称为普鲁斯特效应。

无论我们人在哪里,处于什么状态下,人与环境都是无法分割的,人的心理与周围环境也是一直相互影响的,哪怕只是环境中的一点气味。我们建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塑造我们。环境心理学就是这样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的学科。同时,它也促进可持续发展、气候健康和增强自然的选择行为,实施干预,帮助人们改善生活。

二、环境如何影响心理健康

假想把一个人放在截然不同的两种工作环境中,一个干净舒适,另一处则脏乱无序,最终工作效果如何,结果想必是显而易见的,处于舒适的环境中,我们更愿意怀揣着的一份积极的心态去为之奋斗,反之,你会乐意在一个脏乱的地方生活和工作吗?类似在图书馆里学习或在嘈杂的地方学习,进程和效果当然会不一样,由此可见,环境可以直接导致人的心理变化。

比如,有研究发现,绿地环境与精神障碍存在广泛联系,包括成人抑郁和焦虑,以及儿童的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精神疾病。

人们提出了许多理论来解释这些发现,包括生物起源理论、生物多样性假说、体育活动的限制和社会压力;环境污染物,尤其是细颗粒物,可穿过血脑屏障,从而通过引起神经炎症、神经信号功能障碍和免疫反应来损害神经系统;心理健康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由于某些神经递质(如生物胺),在情绪和体温调节中都起作用,精神障碍患者(如精神分裂症) 容易出现体温调节紊乱,因此当暴露于高度波动的温度中时,可能难以维持机体体温恒定。

三、提升心理健康,还可以这样做

1.亲近大自然。例如利用周末时间去爬山、露营等,虽然看似会带来一些身体上的疲惫感,但是你的内心也会充斥着愉悦,在大自然中释放压力会让你喜欢上这种感觉。

2.增加与自然的接触。例如从教室回寝室的路上,尝试用步行的方式,放下手机,多关注关注路边的自然微风、花草树木等等,可以让你浮躁的心逐渐放平下来。

3.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类产品会大大地消耗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对其他相对平静的刺激物减少了感知能力,例如身边的风景。因此,尝试在非必要时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将时间转换到接触大自然来。

 

 

本文转载于公众号:CAUC心理健康(ID:gh_2fef6500b6ec)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0OJafPn_fMz6O7-TbTnRg

上一条:世界上有后悔药吗?可能还真有!

下一条:“3·21”世界睡眠日,今天我想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