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健康教育 >> 正文

国际宽容日|宽容,保持心理健康的“维生素”

2024年11月16日 15:17  点击:[]

一、国际宽容日简介

1945年诞生的《联合国宪章》序言中说:“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国际宽容日的目的在于强调在多元化社会里,应通过普及宽容方面的教育,使人们和谐、和平地生活在一起。“我对他那么好,他怎么可以这么对我?”“我啥都比不过人家,好讨厌自己”“我也太差劲了吧”你内心是否总是被这样的声音困扰?学会宽容,实现自洽,是精神内耗唯一的解药!

二、宽容

恩莱特等人认为,宽容是个体在受到不公平的伤害后,其对冒犯者的负面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消失,并出现正面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过程。巴特森等人从亲社会行为的角度对宽容进行了解释,我们对他人的关心通常是因为我们能够体验对他人的同情,并能能够借助同情去处理与他人的冲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宽容更多的是心理学中的“人际宽容”。上面介绍的定义也是针对人际宽容而言的。而宽容还有另一种含义,即指向对自我的态度和感情,心理学上称为“自我宽容”。

三、宽容的积极作用

1.缓和敌对情绪

宽容水平较高的个体会有更低水平的消极情绪,也更容易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迈克尔(Michael,2001)研究发现,宽容水平低、报复欲强的个体所能体验的主观幸福感较低。布朗(Brown,2003)的研究表明,宽容倾向与抑郁水平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宽容的人更可能采取一些积极的想法和行为,改变与他人的敌对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原本的消极情绪逐渐转化为中性情绪、积极情绪,在态度上表现出同情、爱心,在行为上愿意与对方共同参与某些活动等。

2.恢复积极人际关系

人们通常更倾向于宽容那些与自己关系比较亲密的人,而对于与自己距离比较远或是陌生人则比较难宽容。麦卡洛克(McCoullough,1998)通过路径分析发现,人们不仅因为人际关系亲密、投入及满意程度的影响而做出宽容,并且宽容也会反过来导致个体与冒犯者之间的关系距离被缩短。宽容在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良好健康状态。鲍麦斯特(Baumeister,1995)等人研究发现,缺少积极人际关系支持是导致个体体验压抑、自杀或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3.有利于身心健康

自我宽容是低情绪紊乱和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预测源,而且对自我宽容的干预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压力。宽容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有助于个体释放愤怒与仇恨等消极情绪,有助于个体做出亲社会行为,减少攻击行为,有助于个体建立和维护与他人良好的人际互动,有助于改善和恢复已经破裂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增强希望、提高自尊,保持平和的心境,而这些都将最终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

四、宽容的小技巧

1.对自己不要太苛求。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得到的成就。

2.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优点与缺点,不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

3.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加强心理建设,经常告诉自己“我不生气”,做好愤怒情绪管理。

4.偶尔也要让步。只要大方向不受影响,在小细节处有时无须过分坚持。

5.暂时逃避烦恼。在受到挫折时,应暂时放下烦恼,去做喜欢的事,等心境平静时,再面对难题。

6.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精神压力太大会引起精神上的疾病,要减少自己的精神负担,最好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以免身心俱疲。

7.主动对人表示善意。人与人相处,应该以和为贵,适当表现自己的善意,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

8.适当参与娱乐活动。这是减轻心理浮躁、消除心理压力的好办法,娱乐的方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情舒畅。

世界温柔,万物可爱,澄澈苍穹下,和风里包裹的宽容,将日子拂得透亮,内心波澜也因此抚平,变为瀚海般,容纳百川。愿你也能在生活中学会宽容,温厚待人,在社会上接受差异,欣赏个性。国际宽容日,我们一起,待人以宽,惠人以芳。

 

 

本文转载于公众号:CAUC心理健康(ID:gh_2fef6500b6ec)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0O-51fW90hlUiEJnNJ2eg

上一条:照顾好自己,请不遗余力

下一条:你也精神内耗吗?如何破解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