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曾被焦虑困扰吧?刚进大学后、项目一筹莫展时、答辩前,这些个时刻里,忐忑不安、焦急恐惧充斥着你的心,让你无法获得平静,工作和生活都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有朋友可能会说,那做出计划就不焦虑了呗,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时候反而越计划越焦虑,那这种焦虑是如何产生的,难道它真的就是“不治之症”吗?
一、失控
也许你有时候会发现,越计划就越害怕计划之外的事情,其实症结来源于失控。对待未来,我们总是喜欢做计划,来规避未来的不确定性。相比“看得见、摸得着”的困难和挑战,不确定性更能引发我们的恐惧。因为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加,我们的大脑会把控制权转移到边缘神经系统,而这是产生焦虑和恐惧等情绪的区域。不确定性就像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宁愿直接接受电击,也不愿接受“有50%的机会被电击”的感觉。但生活并不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中,我们越是想要避免突发状况,当它真的发生时,就越会感到焦虑不安。面对那些计划外的事情,或许接纳才是最好的选择。
怎么做?拥抱不确定性。1.试着安抚你的大脑,对自己说,虽然不希望这件事发生,但情况的确发生变化了,我会产生担忧和焦虑的情绪,这是很正常的。2.你需要增加自己掌控感,想想之前失控了却把握成功的例子。比如过两天就要用的快递没有找到,后来在与室友及店家的沟通之下找到了。3.用正面的想法打败消极的想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二、过度计划
在不可控制的情况下做过度计划,事情必然不会按照你计划的发生。提前制订计划和目标,能激励自己,得到正向的反馈。但是过度计划,反而导致自我焦虑,压力爆棚,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过度计划的背后,是没有头绪的节奏和模糊的目标。但很多时候,过度计划总是伪装成正向反馈。让你觉得自己很用功很努力,实际上只是原地大力踏步。
例如在吹奏笛子时,如果嘴部肌肉紧张,看似在用力吹,实则会导致声音发涩不圆滑。例如找工作投简历的时候,恨不得出来一个投一个,像个没头苍蝇,看似每天都很忙碌,不是在投简历就是在面试,但实际没有自己的头绪和主张。比如决定留在北京,就不用关注其他省份的招聘;再比如考虑通勤,就不用关注地铁不通的院区等等。
因此,缜密清晰的目标和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很重要。就以心搏来说,看似心脏收缩期是有效的那一部分,但其实如果不是有足够长的心脏舒张期用于血液充盈,收缩期左心室根本无血可泵,严重的可导致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
怎么做?1.大后天太难计划,就只看明天后天。如果一件事太难,那就做好每一天的事情,一段时间后再回头看,已经走了很远了。2.试着做些没计划的小事儿。比如先坐上再看看去哪里玩儿;今天不去安排明天,而到了明天再说;试着写完邮件就发出去不读一遍;试着上课稍微迟到3分钟。然后你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的事情不是全部都需要去计划,有些时候,“车到山前必有路”,绝大部分事情都会如期解决。
三、焦虑是源于对完美主义的追求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新生儿的父母觉得社会期望他们成为完美的爸爸妈妈,那么他们对新角色的适应能力会表现得比较差。由此看来,过于追求“完美”,反而让人束手束脚,不能展现出全部的能力。
怎么做?承认不完美才是世界本来的样貌。俗话说“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小满”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下面我们引用电视剧《西游记》中的故事,希望能安慰到在阅读本文的你。在唐僧一行人取得真经后乘龟渡河,老龟气愤于唐僧没有信守承诺帮自己问年寿的事情,怒把师徒连带经书一并掀入河里。经书被晒干后,有的页面粘在石头上,破损不全。这时候孙悟空安慰唐僧道:“天地本不全,经文残缺也应了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为也!”。
这个世界本身因诸多不完美而美丽,你也无需苛求一个“凡事完美,滴水不漏”的自我形象。也许当你放下完美对于你的束缚时,反而能够展现出当下最好的自己!
就让我们拥抱不确定性,为自己创造“松弛感”,不被完美束缚,把握“自己的节奏”轻装上阵!
本文转载于公众号:清华小清心(ID:THUxinli)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IPDM4Ci9-J9W1vAwr0o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