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由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4“智慧之光”湖北省先进制造业专家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在襄阳隆重举行。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电信学院师生代表携带最新研发成果——“机械臂视觉抓取技术”参展。
“‘机械臂视觉抓取技术’是一项结合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技术和控制理论的高新技术,它通过视觉传感器和算法使机械臂能够识别和抓取目标物体。”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电子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任教师陈新达表示,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物流、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展现了学生们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实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了衡量个人与社会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创新实践的引导者和伙伴。

“要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引导他们走向未知的探索之旅,实践操作是重要途径。” 陈新达说,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9年学院就成立了电子创新实验室,主要面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学生。
据陈新达介绍,实验室分为自主学习区、调试焊接区、硬件加工区以及作品展示区等几大功能区。在自主学习区,学生可以学习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和软件相关知识,在调试焊接区会进行焊接操作、质量检查、电路检查、功能调试、故障排除,在硬件加工区会进行相关电路的原理图和PCB的设计、硬件组装,以及硬件组装和调式。作品展示区是学生近年来的科技创新成果。
整体展示
记者在作品展示区看到通过视觉识别和算法控制使得车辆可以在赛道达到最高2m/s的速度的摄像头智能车、可实现精确姿态控制的四旋翼无人机,以及涉及机械工程、计算机视觉和自动化控制等多领域的“机械臂视觉抓取技术”等学生科创成果。
据了解,作为指导老师,陈新达要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创新实践项目主题,确保项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协助学生组建一个具有多元化技能和良好协作能力的团队;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方式,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和质量;对学生的创新实践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陈新达表示,在这里学生们不仅仅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要养成自主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学会了团队协作与沟通以及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
此外,陈新达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和活动,认识到专业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的动力。
据了解,近年来,陈新达指导学生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多项大奖。
陈新达说,学生的作品能参加2024“智慧之光”湖北省先进制造业专家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是对学生能力和努力的肯定,也增强了指导老师的信心。我们将继续强化学科竞赛与实践体系的深度融合,为襄阳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子信息类实用人才。
全媒体记者:杨洋 ;通讯员 李颖
编辑:廖双玉|校对:王怡雯
责编:严巍|审核:刘德祥
报道链接:http://xiangyang.cjyun.org/p/57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