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健康教育 >> 正文

行动起来!治愈你,温暖我~

2022年12月09日 09:14 转载 点击:[]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各地各区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精准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解封”并不是“解防”,“优化”不等于“弱化”,做好自我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其实是对个人防护提出更高要求。外出需要戴好物理口罩,宅家也要戴好“心理口罩”,下面有几个小建议,一起来试试看吧!

一、负面消息少关注,静下心来把书读。

长时间关注防疫动态或群消息,你是否会感到疲惫无力、忧心不已,不妨给自己设置信息浏览时限,放下手机,静心阅读。心情烦闷焦躁时,可以采用“适度回避+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1、不要采取“沉浸式追踪”的方式,过度关注疫情防控相关信息。

2、若因相关消息感到压力时,可以适度回避,例如每天只在固定的时间去了解相关资讯。

3、 如果一个聊天群里传递的都是负面信息,且已经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可以暂时关闭信息提示。

4、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听音乐可以纾解心绪,读书可以丰盈自我,让内在变得更加平静。

二、运动健身不能停,万物皆可为器材。

少了同伴一起打球就运动不了?场地太小施展不开?这些都不是借口!万物皆可为器材一起动起来。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快乐激素),不仅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运动不仅能让人心情愉悦,还能提升免疫力、保持身材!如果暂时出不了门,还可以试试这些招儿:

1、适合室内进行的运动:打太极、瑜伽、举哑铃、跳绳、八段锦等,注意运动时段不要干扰“左邻右舍”的休息。

2、充分利用室内“器材”健身:如利用墙体舒展肩颈;利用衣柜门做面“瑜伽墙”;用上床的梯子拉韧带;搭着椅子练核心肌肉……

3、有意识地减少久坐、有节制用眼:每隔20-30分钟起身休息一下,并做一些甩手、拉伸的训练放松肌肉。

4、想要养成运动好习惯,又怕自己偷懒怎么办?可以借助一些外驱力,如制定打卡表,记录进度,使成果可视化;也可与亲朋好友组团打卡,同伴监督动力更佳。

三、花式“整活”我在行,多才多艺拿捏住。

不管身处何地,“整活”都是人类天性,你可以钻研一项技能,也可以组团“出道”,这些都能带来欢乐和力量。俗话说“艺多不压身”,钻研一项技能可以提高自身反脆弱能力,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当然,这件事也可以与学习工作无关,只要能带给你价值感,比如做饭、养花……

最近,大学宿舍也兴起了花式“整活”,大家聚在一起利用室内一切条件,展现生活的各种乐趣。有记录宿舍生活VLOG的,有重拾兴趣练字练琴的,有线上拉歌比赛的……行动起来!我们就会找到内心的力量,走向未来。

四、拒绝自我“PUA”,精神松绑勿内耗。

如果你感觉学习、工作、生活面临许多问题,效率下降了?压力增大了?……可以试着把关注点放在自身感受上,拒绝自我“PUA”“做更好的自己”需要精神松绑。在这部分,我们提供一些方法:

1、用“我注意到+命名自己的不良感受”来从“情绪风暴”中着陆,直面并梳理自己的情绪,允许不良情绪停驻一会儿。每晚睡前可以给自己做个心情便利贴,写上当天的心情和给自己鼓气的话,养成识别和接纳自我情绪的习惯。

2、每天回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情,对其抱有感恩之心;与亲朋好友定期交流,分享自己的近况、生活小事和喜怒哀乐,这些心灵联结有利于保持积极的身心状态。

3、当心情郁卒时,适度的宣泄是有必要的,但要做到“不扩大攻击,不信谣传谣”。注意倾诉与回应的技巧:不在陌生人的大群里倾诉;不要一味地抱怨各种不如意;遇到他人的抱怨时,自己应倾听共情,予以有建设性的回复或力所能及的互助;语音的安慰强于文字的表述,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打电话或语音倾诉,减少文字留言引发的误读。

五、睡眠质量up up up,健康作息少不了。

顶着熊猫眼“刷”手机停不下来,睁开眼睛却到了午餐时间,早早上床可迟迟不能入睡……想提高睡眠质量,从健康、规律的作息抓起。我们一生中有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充足优质的睡眠不仅使人心旷神怡、精力充沛,而且有助于提高对生活的掌控感,保持正能量。疫情之下更要睡得好,可以尝试这些小技巧: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尽量维持原本的生活节奏,好好完成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事情。

2、 尊重生物规律可不只是“早睡早起”。对超过一个小时的午睡SAY NO;非休息时段,尽可能保持清醒,这样该睡的时候会更容易入睡。

3、 睡前为自己创造一个适宜睡眠的环境:放下手机、减少光源、告别宵夜。

4、傍晚适当运动,结束后充分放松。

5、推荐使用中大附属第三医院研发的公益音乐治疗小程序“云上三院(粤心琴)”。这款小程序可进行心理状况的测评,并根据失眠、焦虑、抑郁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推荐相关曲目。

 

 

本文转载于公众号:中山大学(ID:isysu1924)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Vxjx88kuby0ELsZJHld1w

上一条:巧用心流,让网络学习更高效

下一条:“疫”路如何“心”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