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聂汉虹 方浩男)为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修养与社会责任担当,4月19日,教育学院党总支联合襄阳市红十字会,面向第33期入党积极分子学员开展红十字救护专题培训。活动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模式,系统传授急救技能,深化校地公益合作,助力学员将“为人民服务”宗旨转化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实践能力。

上午9时,培训在教育学院12教310教室正式启动。襄阳市红十字会培训导师首先以“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为主题,以“急救黄金四分钟”为切入点,结合近期社会急救案例,通过真实救援案例视频、动态解剖图示,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心肺复苏(CPR)的操作原理、成人及儿童气道异物梗阻的差异化处理方式,以及创伤止血的“加压包扎法”“止血带使用禁忌”等关键技术。


下午的实操环节中,学员分组在红十字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在心肺复苏操作环节中,学员们两人一组于模拟人上反复演练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导师逐一点评并纠正动作偏差,强调“手臂垂直用力”“吹气时捏紧鼻翼”等细节规范。紧接着,创伤急救操作以“交通事故现场”为模拟情境,学员们练习三角巾头部包扎、螺旋反折法固定骨折肢体,并学习利用腰带、围巾等日常物品制作简易止血带,导师重点讲解“加压包扎力度控制”“止血带使用时间限制”等实操难点。最后,全体学员进入综合考核环节,随机抽取“路人突发昏迷”“工人手臂开放性骨折”等模拟场景,独立完成环境评估、紧急呼救、伤情处理全流程操作。经过严格评审,所有学员均通过考核,获颁襄阳市红十字会认证的急救技能证书,实现从知识吸收到实战应用的能力跨越。


本次活动不仅是急救技能的培训,更是教育学院深化党建与公益融合的重要实践。掌握急救技能是党员服务群众的基本功。未来,学院将与红十字会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急救培训纳入积极分子培养必修课。这场培训,既是技能的提升,更是初心的淬炼。教育学院第33期入党积极分子以行动诠释了“危难时刻显担当”的先锋精神,也为党建引领公益教育提供了生动样本。未来,这支队伍将带着“救”在身边的本领,继续书写服务人民的新篇章。


审核:骆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