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倪鑫杰)7月18日上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樊城区汉江街道办事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签约仪式在汉江街道办事处会议室举行。汉江街道党工委书记万银峰,汉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郭旺,汉江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郭文华,汉江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邓新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慧,副院长李明翔,沈年耀教授出席仪式。

座谈会上,万银峰介绍了汉江街道办事处的基本情况和重点工作。他表示,街道社区既是政策落地的“试验田”,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大课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既能为高校师生提供贴近基层的实践平台,也能借助高校的理论优势为街道治理注入新思想、新方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双赢目标。他期待以此次签约为起点,在社区服务、政策研究、红色文化传播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李明翔从学校发展、学院建设、师资队伍等多方面介绍了学校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具体情况。刘慧指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实践资源。此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为学生搭建了“走出课堂、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的桥梁,有助于推动思政课从“书本” 走向“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让学生在参与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后,在双方代表的共同见证下,刘慧与汉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郭旺共同签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议书”。双方将围绕实践教学、课题研究、志愿服务、教师挂职锻炼、理论宣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活动等方面开展合作。

此次签约仪式的举行,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推动校地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也是街道办事处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益探索。双方表示,将以实践教学基地为纽带,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培养更多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