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 刘婷婷 付华安)6月27日下午,我校与南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图书馆722会议室举行了南漳古山寨保护和开发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暨南漳古山寨文化研究中心授牌仪式。南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申遗办主任张道南、申遗办副主任庹先沮、闫光照、县文联创联部主任陆少非、我校副校长周伟、教学科研部部长刘铁、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文琦以及参与古山寨研究的师生代表共同参会。仪式由我校教育学院院长王娟主持。

王娟指出,南漳古山寨是“镶嵌在荆山楚水间的璀璨明珠”,其星罗棋布的军事防御建筑、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承载着不可再生的历史记忆与地域文化基因。此次合作既是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使命践行,更是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径的关键尝试。
周伟强调,作为扎根襄阳的应用型高校,学校始终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视为重要使命。学校将依托教育学、艺术教育、文化旅游等学科优势,与南漳文联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古山寨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承与活化利用。围绕未来双方合作规划,周伟要求,一是教育学院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主动对接南漳文联的需求,将协议内容转化为具体的项目、课题和行动;二是双方要建立高效顺畅的沟通协作机制。定期会商,及时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整合双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合作内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是要聚焦重点,务求实效。初期可选择1-2个基础好、价值高的古山寨作为试点,集中力量开展保护性研究、数字化建档、文化阐释与教育推广等工作,做出示范,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四是要注重创新,打造品牌。在扎实保护和研究的基础上,要勇于探索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新理念、新方法、新业态,努力将古山寨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校地合作文化品牌。

张道南详细介绍了南漳古山寨的资源价值,现存古山寨数量超百座,其中春秋寨、卧牛寨等兼具军事防御与建筑美学价值,是研究鄂西北历史变迁的“活标本”。他坦言,当前古山寨保护面临资金短缺、专业人才不足等挑战,亟需高校智力支持。张道南表示,双方将共同推进古山寨申遗材料整理、建立数字化档案库,并开发“古山寨文化+教育”特色项目。他表示,南漳县已将古山寨保护纳入地方文旅发展规划,希望通过校地合作将其打造为襄阳文化新名片。
随后,参与古山寨研究的学生代表徐傲然同学,代表团队汇报前期成果:不到半年时间,团队完成了两座古山寨的数字化复原建模、12套文创产品设计,并着手启动《古山寨建筑纹样图谱》编撰工作。该团队的项目获得了学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正在积极进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的备赛工作。徐傲然团队在实地考察中不仅学会了测绘技术,同时访谈当地老人,挖掘出不少被遗忘的古山寨历史故事。


最后,双方代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并举行“南漳古山寨文化研究中心”授牌仪式。
审核:王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