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学院 王佳慧)7月8日,在襄城区尤河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暑期托管班”七彩假期课堂上,开展了一堂略显简陋但充满活力的手工课,一群来自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七彩假期”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大学生志愿者,正带领着1至5年级的孩子们进行一场别出心裁的科技实践课——利用定滑轮原理,亲手制作简易的升国旗装置。这场融合了科学启蒙与爱国教育的实践活动,不仅点亮了孩子们对物理世界的惊奇目光,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下热爱科学、崇尚创造、心系家国的种子,生动呼应了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科教兴国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号召。

在做手工之前,志愿者们通过PPT的方式,先给小朋友们讲解了国旗的故事和意义,以生动形象的讲解方式,来让小朋友们了解和认识国旗,讲解之后并对他们设有提问环节,提问环节里,孩子们的问题天马行空却充满真诚:“国旗在天上飘的时候,是不是在看着我们呀?”“我长大能当护旗手吗?”面对每个问题,志愿者们为其一一作答。

志愿者们提前准备好了制作简易国旗升降台所用的材料,耐心示范升降台的搭建步骤。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教室里不时响起“我的国旗升起来啦”的欢呼声。本次活动远不止于一次手工制作。志愿者们精心设计了科学探究环节,引导孩子们思考:“如果滑轮转动不顺畅怎么办?”“怎样让国旗升得更稳?”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发现问题,尝试解决,体验了完整的“观察-实践-思考-改进”科学探究过程。这堂在乡村小学教室里的“微型工程课”,正是响应国家“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激发创新潜质”号召的鲜活实践。
当孩子们亲手拉动绳索,看着自己制作的小小“国旗”沿着亲手搭建的旗杆缓缓升至顶端,庄严的国歌声仿佛在小小教室内无声响起。志愿者抓住这一情感升华的关键时刻,引导孩子们讨论:“为什么国旗对我们如此重要?”“看到国旗升起,你心里想到了什么?”孩子们稚嫩而真诚的回答——“国旗代表我们的国家”、“我想到解放军叔叔”、“我觉得很光荣”——道出了最朴素的爱国情感。这堂实践课,巧妙地以科技为桥,将国家象征的庄严与科学探索的乐趣融为一体,让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此次“七彩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理工学院学子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服务基层教育的一个生动缩影。志愿者们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国情民情的认知,锤炼了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担当。他们以科技实践为支点,撬动了乡村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以实际行动响应了国家“五育并举”、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号召。

这堂发生在偏远山村小学里的科技与爱国教育课,以其独特的实践性和感染力,成为培育时代新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注脚。它证明,创新的种子可以在任何土壤萌芽,爱国之情能在最朴素的实践中升华。当科技之光与爱国之心在乡村孩子们身上交汇,我们便能看到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更加清晰而充满希望的未来图景。
审核人:章莉